青 铜 器

  在商朝考古文物出土之前,就有许多青铜礼器流传下来,青铜器是中国收藏家、艺术家所珍爱的器物。据化学分析,青铜器含锡5-30%,铝2-3%,余皆为黄铜(除杂质外),由于年代长久,许多青铜器上长满了铜锈。铜锈的颜色有孔雀绿、翠鸟蓝,此外,还有黄色甚至红色,是室内环境中最佳摆设品。

 

油画--印象派

  印象派画家们用画笔表现大自然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他们从严寒中获得创作“冬景”或“雪景”的灵感(莫奈,《喜鹊》,1868-1869年,奥赛博物馆藏)(附画10)。他们尤其迷恋雪景,因为画雪景是他们研究光的变化的绝好机会。他们运用色彩的微妙差别,在画面上铺加上一些小小的彩色斑点用这种笔触的碎点画出的地面不再是均匀的白色,而是泛着淡淡的蓝光。同莫泊桑(《春天》,1881)一样,画家们兴奋地迎接严冬过后美好日子的到来;他们的画不再是气氛低沉、肃穆的,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绿色、花满枝头、欢快愉悦的风景......

 

剪 纸

    民间剪纸是一种在纸上剪出来的画。人们将剪好的图案贴在门楣、窗面、灯笼等上面,以表达喜悦感情及生活感受,因此剪纸又称为“剪花”和“窗花”。

    剪纸图案多取材于人物、动物、喜庆节令、五谷丰登、民间戏曲故事等,既美观又富情趣,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皮 影

中国皮影艺术简介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制品的通用称谓。中国皮影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精巧的明珠。

  皮影戏是让观众通过白色布幕,观看一种平面偶人表演的灯影来达到艺术效果的戏剧形式;而皮影戏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场面道具景物,通常是民间艺人用手工,刀雕彩绘而成的皮制品,故称之为皮影。皮影戏是我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它的演出装备轻便,唱腔丰富优美,表演精彩动人。千百年耒,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所以流传甚广。不仅如此,皮影戏还对国内外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有不少新的地方戏曲剧种,就是从各路皮影戏唱腔中派生出来的。中国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原理,以及皮影戏的表演艺术手段,对近代电影的发明和现代电影美术片的发展也都起过先导作用。西方世界从十八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文化名人,对中国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建国后,毛·泽东、周恩来等闭嘴人,也曾多次以皮影戏来招待国内外宾客。然而,皮影戏艺术在遭遇“文革”劫难之后,濒危的处境至今未能扭转。

  至于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却又是属于我国的民间美术范畴。它的艺术风格,在民族艺苑里也是独树一帜。它为了适应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其脸谱与服饰造型生动而形象,夸张而幽默。或纯朴而粗犷,或细腻而浪漫。再加上雕功之流畅,着色之艳丽,通体透剔和四肢灵活的工艺制作效果,着实能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皮影人制品(简称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戏的演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用双手耍玩娱乐,还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墙之上,作为室内艺术装饰。由于皮影造型古朴典雅,民族气味浓厚,既具有艺术欣赏性又有收藏价值,所以国内外很多博物馆、收藏家、艺术工作者和皮影爱好者都藏有中国皮影。在国际交往中,也常有国人以中国皮影为上等礼品赠与国际友人。

    皮影俗称灯影戏,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皮影选用上等驴皮、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而成。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中国不少地方都有皮影,其中陕西皮影造型精巧别致,刻工细腻,施色考究,堪称中国皮影的上乘之作,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

    此皮影钟《馗神威》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鬼逐邪之神。民间传说他系唐初中南山人,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丑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风流人物,平素为人刚直,不惧邪祟。在唐玄宗登基那年,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篇,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一怒之下,头撞殿柱而死,震惊朝野。于是德宗下昭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斩妖驱邪”;并以状元官职殡葬。
    民间悬挂钟馗图,原来都在除夕,然而如今,却是在端午节画钟馗,或赠人、或自挂。这种改变源于乾隆22年,那年因瘟疫死了不少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好将钟馗请出来施威捉鬼,此后逐年相沿成俗。
 

......